【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7-27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掌握机电工程方面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应用技能,能够在工业生产中从事机械、电子、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及其设备开发、操作、维护以及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原理与编程》、《电子线路设计》等。

 

教学团队介绍:

1.     团队成员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教师4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达54.5%,博士教师比例达36.3%。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技术及机器人控制。

 

2.     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姚桂玲,女,教授,本科毕业于辽宁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机械专业,主讲课程为《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研究领域为建筑机械设计及工程图学CAD教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多项教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主持横向项目多项。主编《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程与实训(CAD版)》、《建筑施工机械》教材3部,其中1部获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二等奖。近年来发表论文多篇,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获得多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王秋珍,女,教授,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建材机械专业,主讲课程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现任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团团长,致力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能力,曾担任十余年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研究领域为机械设计与制造,负责完成了高效节能设备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框式预磨机悬臂是超细粉碎机等的设计,并在上海、四川、辽宁、河南等一些企业应用推广。获国家专利近二十项,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一部。论文代表作有《几种耐磨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比较》、《Φ1.2m悬臂式超细粉碎机的设计及分析》、《多圆盘同轴互逆回转体振动的模糊聚类分析》、《框式预磨机的设计及应用》和《机械优化设计的几种方法及评判指标》等。多次获校级优秀科技成果奖,并多次被学生评选为我最喜欢的任课老师

谭永丽,1973.4,副教授,1995年本科、2002年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2016.7-2017.1赴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做访问学者。谭永丽老师治学严谨,主要讲授《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孜孜不倦地从事自动控制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科研。多次获得教学评优。主持过十多项教学及科研项目,包括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的横向技术开发项目,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校教科研项目等。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20篇,包括EI源刊1篇,国际会议2篇,核心5篇等。在教学、研究的同时,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竞赛5项,获得过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省电子设计创新大赛奖项及互联网+奖项。指导学生完成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陶表达,男,硕士、副教授、有一定的软件研发工程实践和机械工程实践经验,主讲课程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为机械创新产品研制的复杂性、机械工程,近年来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级青年科研项目1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管课题1项,参与省教育厅教研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8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获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指导学生参加华中数控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省赛一等奖,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省赛一等奖,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省赛一等奖2项,襄阳高新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省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教学工作多次被学生评教优秀。

孙筠,女,硕士,副教授。20056月于广西大学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57月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工作。主讲课程为《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子线路设计》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机电专业教学研究。近年来完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2项、校级横向项目4项,主持省教研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发表教研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2017年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卢霞,副教授,2019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讲课程为《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等。主要从事多相流、气泡动力学、光催化制氢的研究。主持的项目光催化制氢表面电荷与析氢气泡的耦合效应及影响机制获得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列管式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机理及湖北省科技厅的技术创新专项湿法磷酸生产大颗粒工业级磷酸脲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光催化制氢表面电荷对氢气泡析出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主持并完成湖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外环流氨化反应器流动、传质、混合反应行为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在Flow. Turbul.Combust., Can. J. Chem. Eng 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研究论文16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 论文3 篇,EI 论文4 篇。

杨凯,男,198810月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为《机械制图》、《二维三维设计》等,湖北省第九批、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校企产学研项目6项。指导学生团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获省级奖励7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3D大赛13周年精英联赛获国家级奖励2项。指导学生团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发表SCIEI、重要核心收录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评湖北省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黄冈市先进个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熊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无限电能传输。主讲课程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实训》等课程。近年来主持校级教研课题1项《基于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保障体系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多篇。指导学生论文获校级优秀论文,教学评教多次获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