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时间:2015-07-13浏览:1159


院教[2015]51

各学院及有关部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为使我校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参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现就修订我校2016级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从各专业的实际出发,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德育为先,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原则。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践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产学结合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分析研究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每个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都要吸收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的参与论证,要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原则。要根据技术岗位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照培养目标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三、 修订范围

本次修订范围为我校现有的所有专科专业,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从2016级开始使用。

四、修订要求

2010年版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训练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一)压缩理论教学学时与学分。在方案设计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体现教育教学各环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适度压缩理论教学学时与学分,充分保证实践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性学习的比例。

(二)培养定位接轨岗位实际需要。方案设计全面结合行业实际,充分调动行业、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各专业均结合湖北区域经济特点,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由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能力要求接轨岗位实际需求与标准。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建设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

(四)强化实践环节。大力鼓励单独开设实践课程,确保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落实专业实践环节。实践学分所占总学分百分比不得低于40%

五、总体框架

(一)现有专科专业

专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学院

专业

1

文学院

出版与发行

2

新闻采编与制作

3

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

4

商务英语

5

应用日语

6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7

电子商务

8

经管学院

旅游管理

9

酒店管理

10

金融保险

11

艺术学院

音乐教育

12

会计学院

会计

13

会计电算化

14

物机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15

机械设计与制造

16

电气自动化技术

17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18

化生学院

生物技术及应用

19

建材学院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20

材料工程技术

21

建筑工程技术

22

工程造价

(二)学分与学时。此次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实现各专业总学分的基本统一,课内学时应控制在1550学时以内,三年制专科生必须修满115学分方可毕业。学分最小计量单位为0.5学分。一般理论课每16个课内学时需配8个课外学时,计1学分;实践课每16个课内学时需配16个课外学时,计1学分;大学体育每32个课内学时计1学分(无需课外学时);集中实践环节每1个教学周计1学分。

(三)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构成。

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组成,约31学分。

1)通识必修课程23学分。其中大学英语开设2学期6学分,第一至第二学期统一开设大学英语Ⅰ、Ⅱ。

2)通识任选课程不少于8学分,由人文类、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四大模块构成,学生至少在每一模块中选修2学分的课程。

2.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综合实践组成,专业教育课程应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

1专业基础课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及素质,保证专业培养基本规格,按实际需要设置。

2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课程。

3)岗位方向课是培养学生主要面向的岗位技能、促进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群。应面向区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和基础教育,确定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按照行业准入标准、校地(校企、校际)合作要求,针对专门技术设置岗位方向课程。

4)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核心课和岗位方向课的补充和延伸,应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个性化修读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修读。

5)专业综合实践由专业见习(3学分)、专业实习(6学分)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2学分)组成,各专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强综合实践环节比例。专业综合实践部分至少要修满21学分。

(四)培养方案基本内容。各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包含: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及学制、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毕业标准及就业范围、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分布、指导性教学计划表等内容,具体项目及格式要求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附件2)。

六、课程规范

(一)严格课程管理,强化课程准入制度。各专业的课程和全校性公共课程需分别经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与学院教学委员会认定审批后,方能进入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经确定,课程不得随意变更。

(二)加强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各专业培养方案所列课程,要规范名称、统一编码并明确归属,并以学院为单位建立相应的课程库。

1.规范名称:按教育部规定或社会约定俗成规范课程名称,内容相同的课程名称必须统一。教学内容、课程要求不同的课程独立命名。课程名称包含中文课程名和英文课程名。

2.统一编码:学院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均应编写课程代码。为保证课程代码的唯一性,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对于分学期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应设置不同的代码。各学院应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编码规则,对本单位所属课程进行编码(编码规则见附件1)。

(三)按要求制订教学大纲。进入培养方案的所有课程,均应由课程所属学院及时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制订各课程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

(四)规范课程考核。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具体要求按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管理暂行规定》和《课程考核管理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同一课程跨学期开设应视为独立开设的课程,按学期予以考核。

(五)加强课外学时的管理与考核。课程的课外学时,可采用讲座、参观、实验等多种形式,利用晚上、休息日等课余时间开展。课外学时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由各课程所属学院考核,其考核成绩可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课外学时的工作量按实际完成教学工作量核算。

七、奖励学分

为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证书考试、各类文体竞赛、各类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校发表论文。所取得的学分可抵通识选修课应选学分,最多不超过4学分。具体认定和管理办法见各学院相关课外学分规定。

 

附件:1. 课程编码规则

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一五年七月十日

附件1:课程编码规则

 

为规范对课程的管理,各类课程编码均为8位。课程名称相同但分学期开设,则每一个学期都有唯一的课程编码。同一门课程(学时、学分、授课层次均相同)无论在多少个专业开设,只能有一个编码。现对编制课程编码的规则说明如下:

1.课程编码规则:

XXXXXXXX

专科标识 版本号 开课单位代码 流水号(4位)

2.专科标识为7.

3.版本号本次一律为1.

4.开课单位代码和课程类别代码如下表:

 

开课单位名称

开课单位代码

文学院

01

外国语学院

02

计算机学院

03

数学与统计学院

04

经济与管理学院

05

艺术学院

06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07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08

教育科学学院

09

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

10

体育学院

12

会计学院

13

学前教育学院

14

国际学院

19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

学生工作部

21

招生就业处

22


 

附件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题1+居中,宋体2号字)

一、专业名称(宋体小3加粗,以下标题同)

专业代码:(宋体5号)

校内专业代码:(宋体5号)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宋体小3加粗)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宋体5号)

2.学制:三年。(宋体5号)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宋体小3加粗)

1.培养目标(宋体5号。要求200字以内)

2.人才培养规格

1)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宋体5号)

2)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宋体5号)

四、毕业标准及就业范围(宋体小3加粗)

1.毕业标准

1)必须修满XX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包括:(宋体5号)

2)能力证书考证要求(含英语等级要求、计算机等级考试级别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宋体5号)

2.就业方向与岗位

1)就业方向:(宋体5号)

2)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

XX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宋体5号加粗)

序号

主要职业岗位

职业岗位描述描述

 

(宋体5号,本表内类同)

 

 

 

 

 

 

 

五、专业核心课程(宋体小3加粗)

核心课程:(宋体5号)

六、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宋体小3加粗)

类别

         学期课程教学周数

总计

百分比

课程类别

14

16

16

16

16

12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

宋体小5,本表内类同 

 

 

 

 

 

 

%

%

通识选修课

 

 

 

 

 

 

 

%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

 

 

 

 

 

 

 

%

%

专业核心课

 

 

 

 

 

 

 

%

岗位方向课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综合实践

 

 

 

 

 

 

 

%

小计

 

 

 

 

 

 

 

%

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

 

 

 

 

 

 

 

%

%

通识选修课

 

 

 

 

 

 

 

%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

 

 

 

 

 

 

 

%

%

专业核心课

 

 

 

 

 

 

 

%

岗位方向课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综合实践

 

 

 

 

 

 

 

%

小计

 

 

 

 

 

 

 

%

实践教学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实践教学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

 

 

%

%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

 

 

%

专业核心课

 

 

岗位方向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综合实践

 

实践教学总学分

 

%

七、指导性教学计划表(宋体小3加粗)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内总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实践

各学期学分分布

考核类型

开课单位

授课

实验实训

实践

14

16

16

16

16

12

通识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2

42

 

 

 

3

 

 

 

 

 

考查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64

64

 

2W

 

 

 

4 

 

 

 

考试

20

 

体育Ⅰ

1

28

28

 

 

 

1

 

 

 

 

 

考查

12

 

体育Ⅱ

1

32

32

 

 

 

 

1

 

 

 

 

考查

12

 

大学英语Ⅰ

3

42

42

 

 

 

3

 

 

 

 

 

考试

02

 

大学英语Ⅱ

3

48

48

 

 

 

 

3

 

 

 

 

考试

02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2

42

28

14 

 

14

2

 

 

 

 

 

考试

03

 

形势与政策

2

18

18 

 

2.5W

68 

2 

 

 

 

 

 

考查

20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2

30

 

 

 

 

 

 

 

 

 

 

考查

22

 

国防教育

2 

 

 

 

2W

 

 

 

 

 

 

 

考查

21

专业

基础课

 

 

 

 

 

 

 

 

 

 

 

 

 

 

 

 

 

 

 

 

 

 

 

 

 

 

 

 

 

 

 

 

 

 

 

 

 

 

 

 

 

 

 

 

 

 

 

 

专业

核心课

 

 

 

 

 

 

 

 

 

 

 

 

 

 

 

 

 

 

 

 

 

 

 

 

 

 

 

 

 

 

 

 

 

 

 

 

 

 

 

 

 

 

 

 

 

 

 

 

岗位方向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见习

3

 

 

 

3W

 

 

3 

 

 

 

 

考查 

 

 

专业实习

6

 

 

 

6W

 

 

 

 

 

6 

 

考查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12

 

 

 

12W

 

 

 

 

 

 

12 

考查 

 

应修通识选修课小计

8

120

 

 

 

 

 

 

 

 

 

 

 

 

应修专业选修课小计

 

 

 

 

 

 

 

 

 

 

 

 

 

 

课内学时学分总计

 

 

 

 

 

 

 

 

 

 

 

 

 

 

 

注:表中课内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验实训(即表中的实验实训)和课内不含实验实训的其他实践教学(即表中的实践)。

请点击图标下载浏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