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学院:
根据《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高学会〔2021〕132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打造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学校决定举办“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拔参赛对象
各学院择优推选选手,主讲教师要求近五年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3轮及以上,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所有参赛教师以自愿原则参加。
二、选拔方式
校内选拔赛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总分为10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6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成绩占40分,评审标准参考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标准(详见附件1)。
三、参赛教师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书。参赛教师基本情况、课程教学创新情况等(详见附件2)。
2.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教学创新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2)。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详见附件2)、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详见附件2)、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课程教学大纲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四、申报材料提交
各教学学院按照通知要求,统计参赛教师信息、联系方式、教师申报材料和相关视频,以Excel表格的形式发送电子版(文件夹压缩后注明单位-姓名-课程名称),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本学院的选拔推荐工作,填写推荐教师汇总表(附件3)并签字盖章,连同申报材料交至教务处教学科。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27-87943698, 电子邮箱:503885586@qq.com。
附件:
1.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2.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材料
3.“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推荐教师汇总表
教务处
2021年12月8日
附件1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一、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表(6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理念 | 教学理念体现“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符合学科特色与课程要求。 | 6分 |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有深度、广度,体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 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 | 12分 |
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教学重、难点处理恰当,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 | ||
课程思政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三全”育人。 | 12分 |
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 ||
教学过程 |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 12分 |
教学目标科学、准确,符合大纲要求、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体现对知识、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 ||
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安排合理; 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注重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 ||
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支持教学创新。 | ||
创新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 ||
教学效果 |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深度参与课堂。 | 12分 |
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得到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 ||
形成适合学科特色、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 ||
视频质量 | 教学视频清晰、流畅,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常态。 | 6分 |
总 分 |
| 60分 |
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40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有明确的 问题导向 | 立足于课堂教学真实问题,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 8分 |
有明显的 创新特色 | 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评价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分析全面、透彻,能够凸显教学创新点。 | 8分 |
体现课程 思政特色 |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 | 8分 |
关注技术应用于教学 | 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 | 8分 |
注重创新 成果的辐射 | 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8分 |
总 分 |
| 40分 |
附件2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一、基本情况
主讲教师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 年月 |
|
照
片 | |||
职称 |
| 职务 |
| 学历 |
| |||||
民族 |
| 政治 面貌 |
| 学位 |
| |||||
工作单位 |
| |||||||||
| 手机 |
| ||||||||
团队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学历/ 学位 | 工作单位 | 在参赛课程中承担的教学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层教学组织 | 组织名称 | (例如: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 | ||||||||
支持保障 | (参赛教师所在基层教学组织给予的相关支持保障措施) | |||||||||
参赛 课程 情况 | 课程名称 |
| 课程 类型 |
| ||||||
开课年级 | · | 学科 门类 |
| |||||||
教 学 情 况 | (个人或团队近5年参赛课程开展情况,承担学校本科生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
二、主讲教师近五年内讲授参赛课程情况
序号 | 授课学期 | 起止日期 | 授课学时 | 授课对象 | 班级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推荐意见
学校教务 部门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学校政治 审查意见 |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思想导向正确。 主讲教师及团队教师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学校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
学校意见 |
学校 (盖章) 年 月 日 |
注:支撑材料原件的扫描件请在大赛官网提交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请勿泄露高校名称、教师姓名等信息)
一、主讲教师代表性教学获奖成果信息(不超过5项)
序号 | 获奖 年月 | 成果名称(内容) | 奖项类别 与等级 | 颁奖单位 | 参赛教师排名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二、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材料(不超过5项)
1.
2.
3.
4.
5.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1.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应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按2个视频文件上传)。
2.视频须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的录制手段,拍摄机位不超过2个,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3.主讲教师必须出镜,要有学生的镜头,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
4.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创新,不允许配音,不泄露学校名称和教师姓名。
5.视频文件采用MP4格式,分辨率720P以上,每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200MB,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
6.视频文件命名按照“课程名称+授课内容”的形式。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
课程名称 |
| 班级人数 |
|
授课内容 |
| 所属课程章节 |
|
视频总时长(单位:分钟) |
| 视频文件数 (单位:个) |
|
教学目标 |
| ||
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测评设计(含主要创新点或特点,100字左右) |
| ||
视频分段与对应时间(视频分段以体现以上设计思想为宜) | 例如:时长45分钟(用mm:ss表示分秒,hh:mm:ss表示时分秒) 0:00-7:30 教学活动 1:主要问题引入; 7:30-14:30 教学活动2:思考-配对-分享: |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程教学大纲
(模板)
课程名称: |
| 学分/学时: |
|
课程类别: |
| 授课对象: |
|
预修要求: |
|
(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
附件3
“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推荐教师汇总表
学院: (盖章)
填表人:
序号 | 姓 名 | 性 别 | 职 称 | 课程名称 | 手 机 | 备 注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 |
|
|
|
|
|
|